首页 资讯 正文

温州首批“浙农码”杨梅上市 扫码溯源“数字土特产”

体育正文 257 0

温州首批“浙农码”杨梅上市 扫码溯源“数字土特产”

温州首批“浙农码”杨梅上市 扫码溯源“数字土特产”

潮新闻 记者 应忠彭(péng) 通讯员 陈如鹏 眼下正是杨梅采摘(cǎizhāi)的(de)季节。6月5日,温州市(wēnzhōushì)龙湾区瑶溪街道璋川村,工人们挎着竹篮,正在采摘杨梅。“今年每盒杨梅都有一个特别的‘身份证’,顾客扫码就能看到杨梅基地的信息。”温州市璋川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贵平举起一盒刚(gāng)包装好的杨梅,绿色(lǜsè)标识牌上“全链追溯,一码知优”的字样格外醒目。 原来,这个“身份证”是全省今年刚推出的“浙农码(zhènóngmǎ)”数字名片。它通过一码赋能、全链追溯,实现(shíxiàn)农业生产领域标识、溯源、预警等功能,打造农产品身份标识、消费者信赖的标志。今年3月,浙江省(zhèjiāngshěng)农业农村厅在温州召开(zhàokāi)“浙农码”赋能“土特产(tǔtèchǎn)”全覆盖工作推进会,提出将(jiāng)统一数字身份标识,打通农业生产、流通、消费全链条数据,促进“浙农码”与“土特产”的双向奔赴。 印刷(yìnshuā)在包装盒上的“浙农码”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筛选了一批优质“土特产”企业开展“浙农码(zhènóngmǎ)(zhènóngmǎ)”应用推广。通过设计统一的“浙农码”产品标识、建立(jiànlì)(jiànlì)“浙农码”产品管理制度以(yǐ)实现温州“土特产”品质提升、品牌提能。温州杨梅“浙农码”整合种植管理等身份标识信息,一码融合建立农产品“数字档案”,实现智能种植、质量可溯、流通可查,推动“从(cóng)果园到餐桌”全链条闭环管理。 在合作社(hézuòshè)的包装车间,记者见证(jiànzhèng)了这批“浙农码(zhènóngmǎ)”杨梅(yángméi)的诞生。工人们将分拣后的杨梅装入印有水墨瑶溪山景的礼盒,每个包装上都印着专属二维码。扫码后,页面立即跳转至“浙农码”数字(shùzì)名片——合作社的500亩种植基地全景、绿色食品认证证书、2022年杨梅果酒博览会(bólǎnhuì)金奖记录、种植基地负责人、联系电话等信息一览无余,甚至能查阅最近的农事记录。 “上周有位顾客黄先生扫码后,特意打电话预约采摘。”吴贵平介绍,包装盒上印有“浙农码”不仅(bùjǐn)提升产品质量的信誉,也(yě)成为广告入口。作为全省首批赋码(fùmǎ)上市的杨梅(yángméi)产品,大岙溪杨梅不仅延续了(le)优质(yōuzhì)果品特点,也通过数字化实现了品牌溢价,利用温湿度控制、智能水肥等技术,数字化大棚的杨梅比露天杨梅早上市一个月。“我们的杨梅每斤价格可以卖到上百元,比市场上普通杨梅贵。”吴贵平介绍。 在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的六个一产业信息化应用里,系统正显示环大罗山区域(qūyù)杨梅产业数据:2.57万亩种植面积、2.35亿元年产值、60多家(duōjiā)赋码主体(zhǔtǐ)、抽检合格率100%……”“浙农码”就像土特产的‘数字户口’。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系统已对接“浙农优品(yōupǐn)”“浙江乡村大脑”等平台(píngtái),从种植、加工到销售(xiāoshòu)的全链条数据均可追溯。 杨梅(yángméi)“浙农码”只是温州数字(shùzì)化赋能土特产的缩影。2025年3月(yuè)全省(quánshěng)“浙农码”赋能“土特产”工作推进会在温州召开后,雁荡山铁皮石斛(shíhú)、南麂大黄鱼(dàihuángyú)、温州瓯柑、泰顺猕猴桃(míhóutáo)等地理标志(biāozhì)产品相继开展浙农码赋码用码。数据显示,目前温州已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54家,温州一鸣未来农场成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、洞头黄鱼岛智能海洋牧场案例入选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基地,全市有46个品类、200多家农业主体实现“一码通管”,促进“土特产”质量、品牌价值提升。
温州首批“浙农码”杨梅上市 扫码溯源“数字土特产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